萧山区:打造家门口的公共科普场馆体系,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智慧城市馆、机器人博展中心、中国数字音乐基地、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这些充满科技与文化魅力的科普场馆,都在家门口!
杭州市萧山区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确立的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全国唯一试点区(县、市),自2022年起,以国家试点为契机,通过科普基地认定、科普项目承接等方式推动26个不同层级、从属于不同部门的公共场馆先后进行科普化改革,通过“四有机制”将科普内容、科普活动全面融入全区各镇街1614家“一堂两中心”,极大拓展了基层科普阵地,提升了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如今,在萧山区的专题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都能便捷地获取优质的科普资源。
充分利用丰富的公共场馆优势,以科普加法赋能,萧山区打造家门口的公共科普场馆体系。
萧山区公共科普场馆可谓“百花齐放”,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知识类型,都提供了有趣、有得逛的科普去处。比如,展示萧山八千年文化的萧山博物馆,将科普与文化惠民落到实处。锚定产业科普的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重点向企业科普产业数字化路径,2024年入选杭州市首批新质生产力科普馆。机器人博展中心不仅全面展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还面向青少年特别开发编程课程,常态化开展科普微课堂、行业论坛、讲座沙龙等活动,其申报的科普项目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 科普重点活动项目”。
线上线下相结合,萧山区公共科普场馆的创新科普内容层出不穷。
科普助力“教育双减”,萧山区科协和区教育局联合推出“萧山区公共场馆科普化研学地图3.0”,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科普有意思”市集活动,通过丰富的科普展示和互动体验展示萧山区的科技创新成果,走进不同场馆。聚焦绿色低碳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杭州市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走进了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的“文化礼堂”。“科学秀巡演”活动走进萧山图书馆,200余名大小朋友一起体验零下196℃带来的科学奇幻……
让前沿科技和公众“零距离”,萧山区科协为科研机构、科学家和普通群众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比如,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湘湖实验室举办科普开放日活动,社会公众、青少年学生与农技人员一同走进湘湖实验室,感知农业领域的“黑科技”。别开生面的“科普电影大篷车”每年在萧山全区“文化礼堂”巡回放映相关科普电影500余场。以浙江省“十百千万” 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优化完善区科学传播专家队伍结构,已成立22年的区科普讲师团不断吸纳新成员,2025年上半年累计为镇街授课125堂,服务居民4000余人次。同时推动区卫健局成立健康科普讲师团,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心理健康公益讲师团。
为进一步做好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的后续文章,整合全区科普力量,2024年11月底,集合了各公共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的萧山区科普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杭州市首家区县级科普联合会。成立当天还发布《萧山区公共场馆科普化电子地图》。2025年上半年,萧山区科普联合会以“科启知潮”为品牌,举办人工智能专题科普讲堂3场,联合8家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举办“科普有意思”市集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1.3万人次。目前萧山区科协还联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开展“科创科普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研究,在科普助力科创事业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萧山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