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拼出科创“加速度”
在2024年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来自杭州昊舜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款无人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最新的产品依托无人机机场和无人机的成套设备,可以实现比其他无人机产品更长的滞空时间,更远的控制能力。
昊舜视讯是一家从事无人机、无人机机场研发生产以及相关数据处理的公司。2015年,昊舜视讯来到余杭,在这片科创沃土上,生根发芽。
带着创新科研的底气,在千米以下的这片天空,昊舜视讯对未来信心满满。昊舜视讯ceo王洪兵说:“低空经济的春天来了,政府充分重视我们,给了我们最好的扶持政策,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浙江省的低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在余杭,类似昊舜视讯这样的科创企业还有很多。近年来,余杭区科协紧抓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余杭区科协整合辖区服务资源,打出一套“组合拳”——
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一方面开展专项辅导,进行院士专家工作站复核、年度常规性考核的建站主体,邀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进行了备案材料及答辩准备的专题辅导;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围绕日常走访调研及工作对接,对各类拟建站单位进行政策宣讲;定期开展科技园区、社会组织的排摸走访,扩大建站覆盖面。
创新推进科学企业家创新园建设。2024年5月,在南湖未来科学园创建科学企业家创新园,致力于引育科技型企业家,尤其是顶尖科学家,吸引国际组织和科研平台入驻,开展科研交流、成果转化。
深化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合作。通过省科协引荐及余杭区科协主动沟通对接,中欧创新创业协会浙江中心及英国物理学会浙江服务站落户余杭。未来,将在技术研究、科技对接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助力产业发展。
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等精细化管理,余杭区科协确保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获得相应的财政支持,帮助科技企业争取市级和区级的资助。
透过数据看创新。目前余杭已落地16家院士工作站、20家专家工作站和26家博士创新站,4家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科学企业家创新园区累计引进签约130家科技企业项目,举办科创活动50余场次。
在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科技小院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近年来,余杭区科协重视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并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引入基层,推动农业现代化。
过去一年,余杭区科技小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累计建成科技小院 8 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蜜梨科技小院和鲈鳜科技小院分别获得了中国农技协的‘最美科技小院’荣誉,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转化应用。这些科技小院不仅帮助农民提高了生产水平,也为农业创新成果的推广提供了有效平台。”余杭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几年,余杭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前沿。未来,余杭区科协将继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余杭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余杭区科协)